第九十二章 万事俱备(1/1)

清晨,六点三十分火车到站。

楚河肩抗、手拎、腋下还夹着一个大兜子走出站口,他正要寻摸打个面包车回家。

“哥。”

”老大。”

二肥、黄毛俩人欢呼着从接站人群中跑了过来。

“哥,赚回钱来吗?”二肥一边朝他跑一边问,大胖脸上的大嘴笑着,快乐的要裂开到腮帮子了,随着跑动,脸上的肥肉和笑容都颤悠悠的。

看来几天没活可干,他又催肥不少。

一般人接站都要寒暄两句“坐车累吧?”“还没吃饭吧?”这些关心的话语,可二肥一如既往,最关心的还是钱。

“赚到了。”

二肥听到楚河满意的答复兴奋的直搓双手,“真的?”“真的!”“去了四天赚回来二万?”

他盯着楚河问,似乎不太相信,好似只有楚河把钱拿出了他才能相信。

“老大,我帮您拎兜。”

还是黄毛有眼力见,率先卸下楚河肩膀上的兜子,拎到手中。这时二肥才清醒过来,随后抢着接过余下兜子,朝一辆等候的大出租车走去。

出租车里。

楚河打听他不在家这几天,交代二肥办的事情怎样。

“哥,兜子都是啥呀?”二肥捏捏这个兜子,又拍拍那个兜子。

“都是东北特产。”楚河道。

“哦。”二肥了解兜子里面的东西后,才讲述家里情况。

“热塑机找到卖家了,有俩台二手的,是黄毛他爸帮忙联系的卖家,说来也巧,卖家就是第一次让我妈代卖塑料盆的那个塑料制品厂。”

“黄毛干的不错。”楚河拍了下黄毛的肩膀,道:“一会儿回家时,给你爹带回几样东北特产,替我谢谢黄叔帮忙。”

“应该的,应该的。”黄毛道。

“模具做怎么样了,没问问?”还有一项重要的环节楚河比较关心。

“打电话问了,模具厂的女秘书说今天下午能完工,她还求我让我在总部主管面前美言几句,能够把他们产品列为生产目标。”

二肥问:“下午咱俩去取呗。”

“度挺快,看样模具厂是加班加点制作。”楚河挠挠下巴,对黄毛说道:“下午你走一趟,到模具厂把模具取回来,啥都不要说。”

“明白。”黄毛道。

跟津城模具厂是一锤子买卖,楚河不好意思再出面。

以后时间充裕,做模具的事情还是找南方小厂做好了,便宜。

“哥,原材料也有了,而且货源充足,老便宜啦。”二肥得意扬扬讲述他如何高瞻远瞩,弄来一批塑料颗粒的事情。

原来这几天他四处打探塑料颗粒的价格,周边国营厂的价格到是便宜,不过人家供货的量非常大,量少不卖,“买的少,去市场啊。”

市场上货源充足,但是价格比出厂价贵上二倍以上,花大头钱冤枉。

塑料颗粒不是市场旺销商品,因为一些需要塑料颗粒的大厂,比如洗衣机、电视机等外壳生产厂,人家需求量巨大,所以直接到塑料厂进货,或者根本不用进货,直接就有许多塑料厂上门来推销。

而化工原材料市场上所卖的颗粒,面向的都是私人小厂、小作坊,例如:塑料袋厂、快餐盒作坊等。

用量少,所以商店卖的颗粒比较贵。

前天二肥跟黄毛父亲去郊区塑料制品厂查看二手的热塑机,谈好价钱五千一台,他对价格挺满意,出门时恰好遇见一辆拉塑料颗粒的解放车。

压货的车主摇头叹气沮丧的从供应科出来,见到二肥后向他打听津城化工材料市场怎么走。

车牌是吉省的。

二肥留了一个心眼,问他去市场是不是卖颗粒。

那人如实回答,“是。”

原来他是吉省春城一家废品收购站小老板,他观察到当前市场上塑料制品层出不穷,以前的铁勺、铁盆、桌椅板凳等等都快被塑料制品代替了

他觉得再生塑料行业大有前途,于是他便开了一个塑料颗粒加工作坊,利用手上有废品收购的便利大肆收购矿泉水瓶、废旧塑料。

半年时间积攒了二大车塑料颗粒,四十多吨。

他怀着美好愿望,打算把颗粒换成现金的时候,坏了。

哪曾想塑料颗粒在春城根本没人要!不仅吉省,连附近的辽省、黑省都没有愿意收购塑料颗粒的厂家。

原因很简单,当时东北没有多少家私人厂子,而国营大厂根本不要私人作坊生产的东西,即便比人家一吨便宜二百,国营厂也不要他的货。

尽管改革春风在华夏大地刮了十三年,但是东北与活力四射的南方不同,从人们心态上就不大不相同。

东北是重工业基地,绝大多数百姓都是工人阶级、最先进的阶级,国家的主人翁。

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东北人还认为工人是高尚的职业,大多数人都看不起那些摆摊卖菜、卖小东西的摊贩,也没有多少人像南方人似的弄小作坊、小厂子。

尽管每月刚上班的小伙子开七八十块钱的工资,他们也觉得比那些摆摊卖菜,剃头磨刀、修自行车的没工作的商贩来的自豪。

工人,铁饭碗,想想都是高人一等的职业。

当然,后来经过砸破铁饭碗,转制下岗分流,高唱“你不下岗谁下岗”等一系列国企改革,人们观念才转变过来,各种小饭店、廊、歌屋、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

不干没饭吃啦!

为什么那时假冒伪劣产品大多来自南方,不是北方人实在,而是当时根本没多少能够制作假冒伪劣产品的小厂家。

总体来说,当时东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南方落后十年,就连一港台流行歌曲,从粤省流行到东北也得半年以上。

所以一些没有技术,又没有学历的东北年轻人南下去打工,好勇斗狠的去卖勇气,体格强壮的卖力气,没力气的女孩就卖皮肉。

有点小钱的去开小饭馆,稍微多点钱的去开小家具厂。

一切都是为了活着。

后来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潜意识里认为:没能力人的才待在东北,或是有大能力的、当官的不舍得离开东北。

由于东北没有买家,所以收废品老板只好雇了一个零担车将塑料颗粒拉到津城。

津城照南方比还是落后,但当时它是离东北最近的最繁华的大都市。

结果,他还是在各个塑料制品厂吃了闭门羹。

错了,不是不要货。

要!

国营厂要货,不过账款结算要等到半年以后。

当前,企业三角债严重,都是你欠我的、我欠他的,致使流动资金匮乏,许多国营企业都是等米下炊,无钱买米。

跟国营企业做交易不是地摊卖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都得压上一阵货款才能结算,快者三月,慢者半年、一年。

拖欠原材料供应商货款曾经是特色事物,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中小企业的财务科,一把手办公室里就挤满了前来要账的债主。

像石油、煤炭、林业局、汽车厂等上万、十几万人的大型企业,周边的旅店住满了要账的销售人员。

当时职业讨债人和讨债公司也是比较兴盛的好买卖。

小废品公司老板当然不会把颗粒压在厂子里,让他们拿他的钱去赚钱,他的本钱和流动资金都在两车货里那,货物压给厂子他这半年就甭想收废品了。

如果收废品能压钱,一个月跟捡破烂的一结算,他也干。

可捡破烂的没有一个愿意干呀!

他又去私人小厂推销。

小厂也要,不过收购价格比成本还低。

还是那句话“送上门的不是买卖!”同样的东西,私人小厂宁可多花一点点钱在本地购买原材料,也愿意买外地送上门的东西,谁知道你的东西里面藏着什么猫腻?

除非便宜的可怜,凭着见捡漏的心里,他们才会收购。

无奈之下,废品老板打算拉着颗粒到市场碰碰运气。

恰好让二肥遇见。

于是二肥让他把车开到胶水厂大院,等两天,待楚河回来做主。

“好样的!”楚河对二肥竖起大拇指。

有印象以来,这是二肥唯一做出最正确的事情。

“哥,一吨颗粒二千,一车就二万,咱买了机器没多余的钱啊?”二肥担忧。

二千年后,按照塑料颗粒品质不同价格在四千至一万一吨之间,现在二千一吨,还是比较合理的价格。

“小事一桩。”楚河拍着二肥肩膀说道:“颗粒咱先用着,用一吨给他一吨钱,十天后一车货款全部结清。”

“半年他等不了,十天总能等了吧,嘿嘿。”

呃……二肥看楚河抿嘴笑的表情,说不出的奸诈。

蝗虫般的出租车飞驰,一路交谈,楚河知道塑料车间已经整修完毕,连摆放热塑机的地基水泥桩都已经打好,只等他掏钱把机器拉回来就能开工。

另外,黄厂长还联系了塑料厂下岗的一个开热塑机的师傅,和一个准备跳槽到南方打工的技术员,只等楚河回来谈妥工资和福利事宜。

万事俱备,只欠能借来东风的人。

楚河回来了,带来的将是龙卷风!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