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无畏的少年郎啊(一)(1/1)

“谁能阻止得了少年武士赴死呢?他们听不到啊!”——宫本武藏

依旧是那样的江南小镇,依旧是是往日的午后,似乎一到了梅雨时节的江南小镇,给人的气息都显得异常沉重,巷子中一群群挑着扁担的菜农和一群群的戴着斗笠冒着小雨出来干农活的村民都显得有些忙碌。

此地名为京口,地处长江下游,北临大江,南据峻岭,形势险要,为兵家所重。那时候的京口其实就是现在的镇江,这地方在西周时属宜的封地,“宜“是吴和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到了春秋时,京口时属朱方邑,后朱方改谷阳。至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途经京岘山见有王者气,命三千赭衣徒凿断龙脉,以败王气,故改名为丹徒县。

不过此时的京口住着的大多数都是一群为了躲避战乱,从北方逃至南方中原人。

京岘山西北有雄伟的北固山,在那个时代,它算是很宏伟,其后峰伸入江中,而北固山的后峰、中峰、前峰起伏连绵,前峰环抱着开阔高平地块,古人把前峰一带称之为京,这便是京口的京字的由来,是根据《尔雅》的“丘绝高曰京“,而口则是指北固山下的江口。到了东汉末年,孙权称霸江东,于公元209年将苏州的根据地迁至京口,在北固山前峰筑铁瓮城,号称“京“通称京口,这便是这座小城的来历,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古城。

但是以前的风光早就过去了,现如今如今这里看上去只是跟普普通通的小城没什么区别,而且由于人口的迁入,这城内的治安、风气,也变得十分糟乱。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公平的,眼前这样的寻常巷陌,却是将在日后诞生出了两位名震天下的大英雄,这座小城因为他们将重新焕发荣光,而那二位的区别却是一个留下的是不朽的赞歌,而另外留下的则是旷世的挽歌。

梅雨季节的午后,城市中的小孩子们无所事事,他们只有八九岁,若是不下雨,父母会催着他们下地干活,或者是去学堂念书,可是现在这时候兵荒马乱的,谁家的父母都不会逼着孩子念书,而且几乎每个人家里的都有五六个孩子,在他们父母眼里小孩子们不读书可能会变得凶猛,但是这变得凶猛惕戾也许是好事,万一哪天孩子们去服了兵役,凶狠的孩子们往往更容易在乱军中活下来,于是父母们对孩子们也不怎么看管。

那个贫穷的年代孩子们没什么玩具,他们只是随便拿一些树枝和柳条当做刀剑,在这巷子中追逐“砍杀”,这样的“砍杀”场面在乱世是屡见不鲜,而孩子们也不仅仅是纯粹的模仿,有的时候过往的路人们还会随口教他们“你应该这样砍下去才对,只有这样,才会砍断那些胡人的脖子。”

这京口有很多人是从北方往南迁移过来的,他们大部分人都是难民,所以对于现在占据北方的胡人们充满了恨意,而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朝廷和当时的社会同样抱有怨言,当时门阀制度森严,很少有人自身的才华能够打破门阀制度,成为高官,相反若是你有一两下武艺,那么你说不定还真的能在日后靠着杀敌成为贵族。

不过今天这些孩子们却好像发生了一些口角。。。。。。

“为什么你们总是要我扮演胡人!”如同往常一样,孩子们的游戏总会引起莫名其妙的争端,稍微一点点小事就能让这些孩子们吵起来,孩子们的争端就如同两国之间的争端,稍有微词,便会拔剑而起,二者的不同是孩子们拔出的木剑,而国家间拔出的则是冒着寒光的铁剑。

“因为道济你个子最高!我见过那些胡人,那些胡人骑在马上,个子有一丈高。”孩子们说话总是很夸张,一丈大约是三米三,胡人个子虽高,但是骑在马上一般的也就是两米五多就算是很高的了。

“是啊,而且胡人们的衣服很破,从来不知道洗衣服,身上还带着一股子牛羊的膻味!就跟道济你一样!”另外一个孩子指着檀道济的衣服说道。

檀道济自幼父母双亡,在家里只有姐姐和两个哥哥(为了以后更好写。)他穿的衣服是两个哥哥以前剩下的,而他哥哥们的衣服,也是姐姐亲手做的,那个年代的手工制作的衣服都是这样,费时而且粗糙,不管手艺如何,再简陋的男耕女织的生活下,一切都显得毛毛糙糙的,而穷人是穿不起华服的,穿华服的只有世家贵族。

“我这衣服是姐姐给我做的!不是胡人的衣服!”檀道济试图跟这些玩伴们辩解着。

这些孩子却是坚持让檀道济扮演前秦的胡人,而他们则是当年在淝水之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北府兵,他们要重新在这小巷子中重新演绎一场属于孩子们的“淝水之战”。

这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却是不可思议的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一直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再无外族胆敢侵略。

而当时制造这场胜利的就是那位东晋的名将谢安。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上也是北方人,是陈郡阳夏人。不过此时的谢安已经死了,他的侄子谢玄继承了他的辉煌,谢玄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在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他的叔叔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使秦军后撤致乱,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

淝水之战北府兵表现英勇,也是因为这样,即使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将近五年了,可是这件事还是一直被人口耳相传,以至于孩子们每天的游戏,就是彼此拿着木刀木枪,扮演着两国士兵交战,以此作为乐趣,加入北府兵是一件极为光荣的事情,若是在当上个一官半职,那他们在这个小城里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了!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