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辞官!(1/1)

比起昨天晚上,武则天的气色好了不少,至少脸上并不像昨晚那样苍白,看着跟随时一口气捯饬不上来就得驾鹤西去一样。脸上多了几分红润,不是回光返照,是气色真的好了不少。而且不只是好了不少,都能下地走路了。方回情不自禁的怀疑自己这老丈母娘昨天晚上是装的。

“听曹玉说,还没吃早饭?”武则天面带微笑看着方回,然后指了指凳子。“坐下吧,与朕一起吃点。”

“没吃。”方回笑盈盈的说道,直接坐了下来。“正准备吃呢,曹公公就来了。”

桌上摆着一个玉盆,盆中是红枣莲子粥,浓稠的白粥中泛着红枣和莲子的香气,让人闻了便食指大动。

方回早就饿了,也不矫情,动手先替武则天盛了一碗,又自己盛了一碗,呼啦呼啦几下便下了肚,舔舔嘴唇,再来一碗。

武则天小口小口的吃着粥,房内一时间也没人说话,只有方回喝粥时发出的呼啦呼啦类似于喂猪的背景音。

那慢慢一盆的红枣莲子粥,武则天只吃了小半碗,剩下的都被方回喝的精光。没办法,粥虽然粘稠,可不就着干粮还是吃不饱。

“吃饱了?”武则天放下碗,打量着方回问道。

“吃饱了。”方回笑道。“皇上,还别说,这粥挺好喝,御厨做的?回头让厨子教教我,不然以后吃不到了啊。”

君臣二人谁也没有先提昨晚的事,而是说起粥来了。

“好吃吗?呵呵。”武则天淡淡的笑了一声,道。“朕那御厨是教不了你了,若是想学,朕教你便可。”

方回猛然一惊,看了看那空空如也的玉盆,又看了看武则天:“这——这粥?”

“朕做的。”武则天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朕都记不清多少年了,你是第二个说这红枣莲子粥好吃的,也是第二个吃光了朕亲手做的这盆粥的人。”

“那第一个是?”

“太宗皇帝。”

咔嚓!

方回一个踉跄,三条腿的凳子其中一条腿应声而断。方回差点翻过去,脑门子上白毛汗唰唰的往外冒。

先不说这粥是不是武则天亲手做的吧,就她说的那话——方回真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就多余问。能吃到武则天亲手做的粥的人,除了李世民跟李治,估摸着也就是她爹了。这不是把自己摆在了同等的位置上么?

“不要多想,好好坐着。”武则天怎么能不知道方回在想什么?瞪了他一眼,脸上满是回忆:“朕当初第一次给太宗皇帝做这红枣莲子粥,太宗皇帝就说好吃,也是这么满满的一盆,全都吃了。”

方回不敢搭腔,却听武则天突然话锋一转,道:“方回,你说,朕若是有朝一日去了,朕的江山会如何?既然你早已知道,为何不敢告诉朕?”

方回一时半会有点反应不过来。跟当皇帝的聊天就是累,画风转换风格太快,脑子不够用啊。

“这——”方回犹豫道。“皇上真要听?”

武则天笑道:“你若是说假话,朕也无从分辨。”

方回苦笑了一声,道:“江山——皇上,臣说句不好听的。这江山还是江山,只不过是统治这江山的人换了罢了——当官的不会在乎谁当皇帝,他们只在乎能不能继续跟着新皇帝。百姓也不在乎谁当皇帝,他们只在乎新皇的会不会让他们吃饱穿暖。”

“这个朕自然知晓。”武则天赞同的点点头,表情微微犹豫,似是在想什么。随即,又自嘲的笑了笑,道:“方回,你与朕说说,朕的大周就真的就这么完了?”

“完不了。”方回摇摇头,此时此刻倒也没什么顾忌了。“其实说起来,这大周不过是唐朝这三百年其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唐——”武则天眉头一皱,接着又松开。“这么说,朕死后,这江山还是李家的?”

“李隆基的。”方回点头。“后人叫他唐玄宗。”

“临淄王?”武则天低吟了一声,似乎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道。“那大唐以后呢?”

“大唐以后还有个宋、元、明和清。”方回化身历史专家,把他仅知道的那点历史徐徐道来:“宋朝是个叫赵匡胤的家伙建立的,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与军人家庭。只是到后来这宋朝的下场也不怎么好,到最后,两个皇帝都被一个叫大辽的国家——就是现在的契丹人给抓了。”

“契丹——”武则天点点头,很客观的评价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个朕知道,自古以来改朝换代也属正常,继续说吧,那契丹人最终还是得了我中原的江山?”

“那倒没有。”方回笑道。“他们只不过是暂时在中原呆了一段时间,就被北面草原上的蒙古人给干掉了。蒙古的大头头叫成吉思汗,并改国号为元。”

“那这个元朝又守了中原多久?”武则天饶有兴致的问道。

“没多久吧。”方回想了想,道。“好像只有七八十年——成吉思汗还好说,主要是他的那些子孙有点不像话。皇上您想啊,那蒙古人旧居草原,跟突厥一样,靠的是放牧为生。”

武则天道:“没错,那突厥多年对我边境用兵,无非就是这些化外番邦受不了那放牧的日子,想来我中原住木房,吃绿菜。”

“对呀。”方回一拍大腿,吐沫横飞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没有的时候想要,得到了又不珍惜——成吉思汗那些子孙们住的久了,又开始怀念骑马放牧的日子,准备把房屋就给拆了,继续住蒙古包,建草原,您说说,那百姓更干吗?”

武则天想了想,评价道:“古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简直愚蠢至极!”

方回继续道:“所以,百姓们不干,自然就要造反——带头的是个叫朱元璋的,原名叫朱八八,农民家庭,泥腿子。早些年吃不上饭的时候当过和尚撞过钟,也下山要过饭,后来实在连饭也要不上,干脆挑杆子造反了。这是明朝。”

“那清朝呢?”武则天问道。

“清朝也属于少数民族了,是满人。”

“满人?”

“呃——”方回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最后干脆道:“反正就跟突厥差不多,不想骑马放牧了。不过他们的发型跟以往有点区别。”说着,他一边比划一边说。“前面刮成秃瓢,后面留那么长一跟麻花辫儿——清朝的皇帝姓爱新觉罗。”

“那再后来呢?”

“再后来——就是民国了。”方回叹了口气。“从那个时候起,咱们中原大地上就再也没有皇帝了。再后来,倭国打来了,我们打了八年,最后赢了,后来改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叫“主席”,不叫皇上了。在定国策的时候也不是只有皇帝说,大臣们讨论行与不行,而是全国人民来提意见——比如说,有人觉得高考——咳咳,科举。觉得科举应该不只考四书五经,还要有算数音律这些,就等开会的时候提意见,大家讨论。”

“提意见就行?”

“那不还得讨论吗?”

“那就是说,你提意见,我也未必给你通过?”

“这——”方回咂咂嘴:“皇上,这个咱别说了,说多了容易出事。”

武则天莫名其妙的看了方回一眼,接着叹息道:“没想到啊,真的没想到啊。”

方回也不知道她说的没想到是没想到什么,却听武则天问道:“朕想知道,后人对朕的评价如何?”

“挺好的。”方回笑道。“一代女皇,也是我华夏两千多年文明历史上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位女皇。”

武则天笑了:“如此,朕便安心了——话也说了,粥也吃过了,你先回去吧,这两天,你便待朕监国好了。”

“是。”方回起身,转身的时候犹豫了一下,又站定脚步,看着武则天欲言又止。

“还有事?”武则天问道。

“有。”方回咬咬牙,道。“皇上,臣——臣想辞官。”

“辞官?”武则天一愣。“为何?”

“世界那么大,臣想出去看看——”

“出去看看——”武则天目不转睛的盯着方回,似乎是在揣摩方回心里真正的用意,却见方回眼神清澈的直视她的目光,半晌,幽幽一叹,道:“朕知道你一直都不想当这个官,是朕让你当,你又不得不当——这样也好,远远避开这些争斗也好——行,朕允了。不过这官辞了,爵位给你留着吧。”

“谢皇——”方回突然打住了话头,一个上字终究没有出口,而是走到门口时,突然站住了脚步,低声道:“皇上,如今我不是臣,你也不是君,太平是我媳妇,你是她娘,那么,我该叫你一声娘。”

“娘!保重!”说完,方回大步离开,再也没有一丝犹豫踌躇,仿佛放下了一件心事,脚步轻快了不少。

“娘?”武则天先是失神片刻,接着便笑了起来,笑着笑着,便已泪流满面。这个称呼——她期待了多少年,却从没听到过。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