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丰收(1/1)

萧老夫人中毒一事还在追查,而在郡主府备嫁之时,回到南越的凌轶、花玥几人已将李珍并靖南郡王府行刺等恶事上报了朝廷。

齐帝得知了此事勃然大怒,查证后立即褫夺了李瑛的郡主爵位及封号并责令她闭门思过。

而李珍终究与其妃嫔有关,就以其没有真正伤害到肖佩,并且还被大将军府关在牢里那么久,所以只是削了其官职,亦令其思过而已。反而靖南郡王李珏被齐帝斥责了治家不严,难担大任。

苏老夫人和李珏听到之后自然又怒又恨,既然齐帝连难担大任都说了,若以后还有什么过失,只怕就是夺爵了吧?

于是李瑛还有李珍少不了承受了二人的怒火。

然而萧瑜听到消息心情并没有好多少,李瑛乃刺杀郡主;李珍虽然欲对肖佩不轨未遂,但其心可诛,她恨不得将这两人斩了,方能消去心头的火气,可齐帝却这么轻巧地放过了两人。

萧瑜心中十分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但郡王府内,李瑛被夺了爵位简直恨死了萧瑜,她没想能留下性命已是齐帝开恩,反而因为他将萧瑜赐婚给花玥,又夺了她的爵位和封号而心生怨怼,竟然起了不臣之心。

其实李珍一直也颇有野心,只是不动声色而已。

正因为之前齐帝就担心靖南王府借了越王的势力谋反,才对这边诸多打压,并且派了镇南大将军予以牵制和监督。

如今南越这边逐渐势微,但齐帝仍担心传说中的武王宝库突然,落入靖南王之手。而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找到这宝藏充实国库,所以一直对南边异常关注。

没想到凌轶等人居然真的在那边找到了一个似乎很久远的宝库!

虽然这个宝库比较小,但是其中珍藏的无一不是价值千金的物件,更紧要的是许多东西都是前所未见而且里边还有与天书同样的文字,让齐帝不禁想到了传说中上古仙人之事。

如今大齐先有玉米等上古作物之事。而后又有远古留下的珍贵宝物。且还见到了疑为天书的玉简,这难道不是兴盛之兆?

尤其让齐帝在意的是,这上古作物还有宝库都跟萧瑜有关。他现在更加相信神女下凡之说了。

之前齐帝还有些觉得自己没仔细思量就给萧瑜封了郡主,有些冲动了。

而后来这事也受到了言官的诸多非议。

不过现在齐帝则觉得这个郡主册封得理所应当,他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件事情:既然她极有可能是神女下凡。并且懂得种玉米等神物之法,又能感应到宝库的存在。那么会不会也认识玉简上如同天书的文字呢?

然后齐帝就将此事先问了凌轶和花玥。

在肖家旁边的田地底下那个宝库虽然之前就由花玥和钟朗拆除了机关,然而没想到在钦差来到,并且试图将里边大件的东西搬出来的时候,却发现还是有隐秘的机关没有拆除。

当众人欲将那些物件抬出时。不知怎么不是挪不动,就是自己碎掉了。

只好罢手先不去动宝库里的东西。

不过,经过了这几个月。田里的红薯和花生都已经收获了一季,而且再次种的也收获了。

在前一次挖红薯和花生之时。军师白羽特意请了钦差过来看,让其亲眼见到了红薯的惊人产量。

上报这样的好事,圣上必然龙颜大悦,钦差自然乐意之极。

因此,在大将军府将红薯的产量以及种植之法向朝廷禀报时,钦差也将自己的所见拟信与那些收获的花生和红薯一起送到了齐帝手中。

原来众臣还觉得岭南路远,又多瘴疠,没有几人愿意走这趟苦差,而这次过来的钦差也这么想,只不过因为他没什么钱财势力,才被派了过来,没想到这一趟却是个肥差。

办好了这件事,回去升官指日可待。

所以这钦差在奏折中对大将军府还有肖家也极尽溢美之词,况且都不用他如何夸张,这红薯已经是产量惊人。

谁不知道粮食的重要?

本来,因为之前靖南郡王府李瑛和凌轶都曾经将红薯呈到御前,所以齐帝见到这花生和红薯时并没有怎么在意,满心只有萧瑜说不定会玉简上天书一样的文字。

乃至见到奏折上红薯的产量,才有点以为是看花了眼。

之前玉米的产量已经让朝廷上下都震惊狂喜不已了,这红薯的产量居然还在玉米之上,让许多大臣激动的老泪众横,直呼此乃大齐兴旺之兆,同时一起上折子请齐帝恩赏对此有功之人。

想到之前言官还因为册封萧瑜为郡主之事上谏,如今却主动提出要给种玉米和红薯有功的人重赏,齐帝对此更是心中满意。

这时朝中与凌家、萧家关系密切的大臣作出无意的样子又提起了之前李瑛半路截杀萧瑜和凌燕的事,还有李珍欲侮辱肖佩之事。

说起来,肖家在种玉米等作物中也是立了功的。

齐帝听到之后虽然没有再说给靖南郡王府李瑛、李珍这两人什么惩罚,但心中已经更不喜了。

若萧瑜当真是神女下凡,说不定以后天书、还有宝库等事情还需要她来帮忙,要是真有个好歹怎么办。

而底下的大臣谁个不是人精,见齐帝如此神色,早猜到了靖南郡王府此次大失圣心,甚至有些还想是否借这机会多踩几脚。

之前的玉米已经初步推广了开来,试种的各地反响都很不错,让最开始引种的各地官员都兴奋不已,齐帝接到这些述职报告也很高兴,如今得知这红薯产量更高,自然想效仿之前,将这红薯种分给各地试种。

有了之前玉米的例子,这次各地争相希望能够得到这次机会。

但如今种出来的红薯还很有限,虽然说每个红薯都可以育不少苗,但也不够种多少地的,怎么分确实是个问题。齐帝想了一下,将分配的肥差交给了凌轶。

因为不管是玉米还是红薯和花生都是凌轶安排人种出来的,众官员倒也不能说什么。

而远在永安郡的靖南郡王府也很快得到了这一消息。(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