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战印度(1/1)

热门推荐:、 、 、 、 、 、 、

人们是这么评价仙女和印度的关系的:如果没有仙女,印度还要在经济危机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经济恢复还需要更多的年月;如果没有印度,仙女则不能实现其国际化的大战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仙女和印度的互动关系。

可以这么说,在整个经济危机期间,仙女是唯一一家大规模投资印度的世界级大财团,而他也是世界各大财团中最受印度政府厚待的,仙女为印度的经济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印度为仙女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条件,直到多年后,仙女在印度的投资还受到印度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不多见的合作范例,仙女是一个成功的商业合作伙伴,而印度则对一个商业公司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信任,双方精诚合作,成就了一个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仙女可以骄傲的说,是他们拯救了印度经济,而印度也可以无愧的说,仙女应该得到她应该得到的,值得印度优待。至于到底是仙女或者是西星,印度人统统把他们当作李氏的来看待。

仙女在印度的第一笔投资,是在经济危机甚为严重的36年9月份做出的,接收了美国休斯公司持有的美信公司的股份,占有了该公司80%的控股股份,这笔资金是一次性支付的,而这也是仙女在国外投资的唯一一次性付款的收购。在其以后的投资以及收购活动中,都是一半一半支付的,虽然每次拖的时间都不长,大多是半年左右,仙女的解释是银行利息沉重,因为公司已经没有足够的储备资金用于收购活动了。从37年初开始,仙女进行了其历史性的赌博活动,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一共贷款1.14万亿元,全部是四年期长期贷款,从德意志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大量贷款,她把仙女的各公司在银行里抵押了个遍,前后从银行进出至少九次。据统计,在39年10月份时,仙女总部一共持有三家银行贷款合同九份,这可是经济危机期间各大公司贷款之最!

在经济危机期间,仙女创下了多个业界之最,首先,她投资资金最多,总投资额超过了三万亿元,几乎和排名前十位的其余九家大财团的总投资额相当!其次,贷款资金量最多,高达一万多亿元的长期贷款,使得她轻而一举的荣登业界榜首。第三,她收购的公司最多,电子、生物科技和新材料三大行业的世界级巨头,几乎全部被她动过手术。第四,冒的风险也最大,她把几乎是把经济情况一团糟的、全球各大公司避之唯恐不及的印度,当作了自己的宝贝儿。第五,人们也一致公认,这次经济危机是仙女的机会,是业界把握机会最好的公司之一,更是收获最大的公司!

仙女刚刚在印度进行了一笔投资,就发生了一件让世界各国都头疼的事件,迫不得已的各国政府纷纷为仙女“埋单”,而仙女也“不负众望”的稳定了世界经济的局势,这种阵仗,也是历次经济危机中非常罕见的现象!当人们正在把仙女投资的目光转向欧洲的时候,她却虚晃一枪,一头扎进了大公司纷纷逃往的印度,由此开始了和印度政府持久的“亲密接吻”。仙女投资欧洲,倒不引人注目,但是她投资印度,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当时,有一篇评论的题目就是“仙女疯了”,可见人们对仙女投资印度是多么的不理解,就连印度的经济评论家都对她的举动认为是“危险的赌博游戏”!就是在仙女内部,这个投资策略也引起了很大的批评声,但是所有的批评、疑惑或者猜疑都阻挡不住仙女前进的步伐,确切的说,是仙女传奇老总李梦泽执著的信念,他不仅要重资进入印度市场,而且把他的几个子女轮番派往印度,这种决心,这种意志,连印度的企业家们都心折不已,自愧弗如远甚。仙女逆世界潮流而上,顶风而起,赢得让他的所有对手心服口服。

面对纷纷逃往的国际大公司,印度政府一筹莫展,各种政府指令下了一大堆,但是抵挡不住奇招频出的世界大公司的折腾,经济危机一开始,各大公司在印度的企业账面资金就纷纷外抽,待得管制措施开始实施,各公司财务的至少40%账面资金已经逃离;而面对印度政府的指令,各大公司纷纷阴奉阳违,大量裁减在职员工,保留公司复苏的元气,实在不行,就在印度国内转移资金,一些公司纷纷谈判重组,目的当然就是把资金拢合在一起,这使得一些公司的账面资金几乎没有,而另一些公司的帐上资金大得惊人。待到政府的相关法令*,又有不少工人被迫下了岗,印度政府和国际公司展开了围堵战,费力又不讨好,产业工人还是一批接一批的从大公司里失了业,成为印度政府的包袱。

多年来,为了追赶世界大国,印度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资金储备,经济危机条件下,复苏措施也无法实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从37年下半年停止整体大规模下滑,而印度则一直到了37年底还没有停止下滑的步伐,这更加重了各大公司逃离的信念,大家谁也不看好印度市场。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官僚主义严重的印度何时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又需要多少年?人们纷纷不看好印度政府的这个能力前景,何况,如果印度的经济危机过去了,极度缺乏资金的这个国家,难道不会再去求大家来投资么,这世上,有钱便是娘,谁也不是傻子,能分不清这其中的轻重么?各国政府为求经济复苏各施奇谋,那就让印度去穷折腾吧!待得大家养精蓄锐了,印度还不是他们的么!面对印度政府与市场的召唤,各大公司纷纷装聋作哑,根本不予理睬,但是印度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世界大公司们将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印度政府本身的资金储备有限,人口又多,一张张嘴巴嗷嗷待哺,等着政府来救济。35年秋期举行的总理大选,一个人也不愿意上任,明摆着的事情,这摊子一团烂,根本就照拂不过来……印度也自家事情自家知,她不能跟邻居中国相比。z国政府本来资金储备就雄厚,民间储蓄更是比较雄厚,国内也有不少世界顶级公司,又要和日本、韩朝进行“远东之战”,所以,严格限制国际公司在中国的开工,大力支持国内公司生产。这一点儿,印度政府有自知之明,比不上,那就不限制国际公司的生产吧!于是,印度政府在世界范围内首先许可了国际公司的生产活动,只要你把利润的一半上交给政府,你就尽管生产吧!但是两个月过后,各开工的公司纷纷又不干了,怎么了,原来印度原本很庞大的市场变得奇小无比,再加上运输系统趋于崩溃的边缘,生产出来的产品要么是卖不出去,要么根本就运不出去,那他们不是在找死么,而且有不少开工生产的公司已经是雪上加霜了,形势不妙,各公司不得不又一次停止了生产。停产就停产吧,问题是看透了印度市场玄机的各大公司,纷纷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裁员,把更多的工人推向了政府救济的行列,据数字显示,各国际公司在印度的裁员比例是世界各大市场中最高的。这一招可是够狠的,这样下去,即使是印度经济危机持续个三五年,大公司们在印度的公司还不算失了元气,至少说赔得不会太狠。对于这一点儿,印度政府可是窝足了火气,鼓励国际大公司的复工生产,国内公司已经怨声载道了,而且多数国际公司又并不领情,如今又来了个狠招,岂不是视政府为无物么?

对于一家公司大规模裁员,其他大公司纷纷跟进的局面,在37年初,也就是中国春节前的一段时间里,印度政府*了个《反歧视条例》。这个条例可是也相当够狠的,至少刺激了不少大公司的神经,使得他们的裁员活动受到了部分限制。印度政府规定,在印度进行投资的各国际公司,如果在印度的裁员比例高于其在欧洲、中国、日本以及北美的类似公司的话,就会被印度政府视为“歧视性”做法,对于这种做法,印度政府将保留进一步采取行动的权利。当这个条例一公布出来,立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怨声载道,纷纷发表评论,反对印度政府的这一举措,认为印度企业的现状并不是由他们造成的,应该由政府负责。各大公司既不想转让手中的公司,又不想花冤枉钱养活印度的产业工人,但是印度政府丝毫不妥协,声称如果不提高印度工人在职比例,将给各公司以严厉制裁,双方就此较上了劲儿!

面对这种情况,自身条件以及形势各不相同的大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欧洲的大公司保持了“绅士风度”,因为他们自身在欧洲的财产损失不是致命性的,对于这个东方的大市场,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幻想,所以,多数公司满足了印度政府的要求,当然,也悄悄的裁减了在日本以及中国等地的员工,来个二一添作五。但是美日的大公司就不一样了,美国本身受创严重,国内市场也急需资金挽救,根本就拿不出资金“挽救别人的市场”,尤其是印度这个一团糟、一团乱的市场,更不能将印度的员工比例保持在和欧洲等市场相同的水平,连和中国水平相同都不愿意,而日本公司则更绝。因为要举国一致的大力进攻中国,大量的公司积累资金被用到了国内的公司上,连在欧美的公司资金都拨不出来,更何况这些在印度的产业了,欧美的产业还有可能进行生产,或者能够早一点恢复生产,但是印度么,“天知道什么时候不再赔钱了”!美日企业虽然势力强大,但是在印度这一亩三分地,还是处于下风的,做不了一国政府的对手!

有人说,是仙女和印度政府合谋夺去了各家大公司的印度产业,这是有一定根据的。印度政府正在和世界大公司进行较紧的时候,中国的仙女公司舍弃欧洲市场直奔印度而来,其目的当然是收购,依靠起身的财力强力收购,这就在印度市场上形成了另一股强劲的势力!首先,仙女的存在,让印度政府发现了一丝曙光,至少还有人愿意来印度投资,这样,他们就不怕与世界大公司们撕破脸皮了,迫使不少大公司收回了一些被辞退的工人,借口则是什么“进行经济危机期间的员工培训”,说什么以前“忙于生产,没有时间进行员工的技能培训”,现在好不容易有时间了,“加紧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功嘛。这使得那些大公司之间出现了分化现象,对于这一点儿,印度政府当然是最清楚不过了,看在眼里,高兴在心理,并且记住了这个大恩惠。

其次,仙女的存在,也给了困难重重的日美大公司一个机会,不同于欧洲的同行,他们一心想要摆脱印度这个包袱,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国内产业的整顿以及生产,顺便也借助眼前的“有利形势”强化国内市场的优势地位,就是能够集中精力调整欧洲的产业也是值得的。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印度市场,从资本收益率上来说,留在印度更是不合适,而且一旦养精蓄锐了,这印度市场还不是手到擒来,如今有人接手这个烂摊子,虽然有些心疼,可是不也正是大家需要的么!所以,也有不少公司纷纷把手中的产业王仙女的身上推,仙女驻印的工作人员,每天接到的“推销电话”多不胜数,各种各样的公司都有,让接待人员们都有些哭笑不得。自然,仙女也不是什么善人,来什么就要什么,对方报什么价位,就出多少钱,那不是在砸仙女的招牌么,仙女可是派遣了大量的工作人员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来吃白饭的。

第三,仙女的到来,也刺激了印度人的一点儿血性,本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已经使得相当多的人感到了绝望,如此严重的经济形势,何时才能好转,经济评论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疑问,而连这些精英们都如此的没有把握,更何况那些整天为生活发愁的人们呢!但是,仙女的到来,至少带来了一丝新气息和新的灵感,没有人认为仙女是来印度作慈善事业的,至少目前的仙女时不会做什么慈善事业的,他们肯定是看中了印度的一些商机。仙女是谁,或许以前人们不知道,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不知道了。仙女是传奇的投资公司,连经济危机都能预知,能够成功躲开,这样的公司还不神奇么?这么神奇的公司都来到印度了,那不是正好说明印度大有希望么,当然国际大公司们不那么想,虽然连印度的经济学家们都不做这样的鼓吹,但是,有相当多的印度人民是这么想的!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真正唤醒了印度的民心,绝对能够对经济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至少经济学家们一致承认,“(印度经济危机)至少提前了一年结束”,而这一年时间,许多人把大部分的功劳送给了神奇的仙女公司,因为是他们鼓动了印度的民心,“仙女是当之无愧的”。

不管仙女是如何来到印度这个国家的,也不管仙女对印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但是有一点儿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作为世界顶级财团之一的仙女公司,从日本和美国同行手中“夺走”了他们在印度的公司,并且多年来,把这些公司相当大程度上封挡在了印度市场之外!或许,日本和美国的大公司应该感谢仙女,因为正是仙女使得他们有了脱身印度泥沼的机会,但是,或许,他们更应该记恨仙女,因为正是有了仙女才让他们下定决心脱身印度市场,换来了多年来一直进入不了这个市场,其所谓成也仙女,败也仙女,成为了许多人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不管怎样,有一点儿是绝对的,那就是趁机进入的仙女获利丰厚,而印度也从仙女身上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实现了双赢合作!

仙女真正的大规模进入印度,是从37年3月下旬开始的,由此开始了连续性大规模投资的世界上罕见的投资活动。仙女进入印度,有一点儿是让欧洲人非常郁闷的,也是非常的不舒服的,因为仙女在印度的第一和第二笔投资,竟然是从欧洲银行贷得款,也就是说,仙女使用欧洲银行的资金,在印度进行了投资,而受益人却是中国的仙女,这件事情发生在经济危机期间的欧洲,可是让许多人非产不舒服的,而且据说这些从德意志银行贷款的利率比绝大多数欧洲公司贷款的利率低,而且据说低多了,你说,欧洲的爱国者们能不郁闷么!同时感到郁闷和生气的还有中国人,作为中国的一家顶级世界财团,不在经济异常困难的国内进行投资,竟然利用国内银行的低利息贷款实施她的印度投资,这简直是“卖国行为”,是“熟可忍,是不可忍也”!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