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从失败中来(1/1)

曼联三冠王的赛季辉煌,其实是从97-98赛季中对战阿森纳的失败中重新得来的。

被阿森纳抢去冠军看上去很突然,但这一个挫折很重要。从弗格森执教曼联的漫长历史看,1997-98赛季的曼联貌似依然强大,但却被阿森纳的一个双冠王打落尘埃。

尽管曼联有了92一代的光环,但这个赛季的失败结局说明了曼联又进入了一个重建期。

当然,从另外的角度看,曼联失落了冠军可以说属于曼联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坎通纳的退役让弗格森曾经无敌于英超的战术体系——强大又灵活的4411被无情地终结了。

无关92黄金一代,弗格森亲手制造、亲自打磨的第二代曼联随着坎通纳的离开一起走到了历史的终点。在

1997年夏天弗格森第三代曼联起步的时候,很多曼联球迷对球队的转型感到担忧。尽管舒梅切尔和乔斯特还是曼联的核心,但“坎通纳”的这个位置不是谢林汉姆这样迥然不同风格的前锋可以无缝填补的。

就如同很多球迷意见那样,坎通纳对于曼联重大无比甚至不可或缺的意义,是在曼联失去坎通纳的时候才能够完整证明:飞踹事件时曼联失去了冠军、国王退役之后曼联又一次失去了冠军!没有了坎通纳,没有了这一个“王一样的男人”,曼联的整体实力可以说已经降低了一个层次,曼联已经不是那一支可以随意肆虐英超的霸主。

就算依然有强横实力,但与阿森纳的直接对阵中已经落在下风,甚至落败饮恨收场。

弗格森的战术体系其实一直在演化,一直在根据球员具体的特点来设计,以求得尽量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最大价值,进而通过协同效应将曼联的战斗力提升到更强的层次。

长期跟踪研究曼联的球迷可能会知道,弗格森打造成功的第一代曼联——以1991年为标志——的战术特点就已经与传统英式442不一样。那时候曼联还没有坎通纳,实际上是以布鲁斯-布莱恩-罗布森-马克-休斯为中轴的,马克休斯与麦克莱尔是出身英伦的传统前锋,但弗格森对他们的使用已经有了更多的灵活性。

第一代曼联取得了足总杯、联赛杯和欧洲优胜者杯的冠军,已经是弗格森战术成就的一个高峰。那个时候的曼联,在执行442的时候展现出来更多的是马克休斯、麦克莱尔、罗布森和因斯的强悍,而在技术出色的斯特拉坎组织和串联之下,曼联的进攻与英式足球相比有了更多的变化,无论是节奏还是空间的利用。

当时的曼联在使用着弗格森精心研究的、完全不同于传统英式的战术体系,减少盲目的长传进攻,减少盲目的边路传中、中锋冲顶,减少一味快速的急攻模式,除了反击,曼联在那个时候很少使用长传,传统英式足球的的长传冲吊被弗格森放弃了。

没有极端的长传急攻,也没有太依赖身体和跑动形成的冲击力,1991年夺得优胜者杯时的曼联其实已经是一种灵活的442或者说是4411,两个前锋之中马克休斯和麦克莱尔都会回撤拿球,背身拿球护球等待队友上前的技术也相当过硬。

从这一点来说,马克休斯和麦克莱尔就已经不是站桩式中锋,需要的时候,他们甚至更多地回来参与防守——对阵巴塞罗那的欧洲优胜者杯比赛里就完美地展示了曼联前锋的防守能力;在中场中间,弗格森拥有着英格兰最强硬的一对组合,罗布森和因斯则以冠绝英伦的杀伤力出名,他们当年的防守强度和硬度是乔斯特都比不上的。

在边路,弗格森设计的进攻套路里,是依靠坎切尔斯基和李夏普的技术而不仅仅是速度和长传球,当然,坎切尔斯基的速度也是爆灯的。

这一套阵型里两个边后卫的压上助攻打得不多,他们更多的是随着阵型整体压上后及时地前提,接应和补防前面攻击球员身后的空当,这些任务是英格兰后卫乐见的,而埃尔文在左侧还能够不时产生威胁,精准的任意球、稳健的点球、准确的左路传中……这让曼联有了更多样的进攻手段。

这样的442有着相当严谨的整体性,在战术执行上的坚决性和卓越效果也得到了验证。尽管联赛里被实力更加强大或者更加凶悍的利物浦和阿森纳克制,但一个足总杯和一个优胜者杯、一个超级杯冠军的成绩已经说明了弗格森的成功。优胜者杯击败巴塞罗那的比赛,在当时就引起了欧洲大陆足球的重视。

在下一个赛季,弗格森的球队在争夺联赛冠军中被坎通纳的利兹联队击败,前锋和中场更强、也更有弹性的利兹联队在火力上压倒了红魔。

但弗格森的球队还是夺得了一个联赛杯冠军、一个超级杯冠军,联赛里也名列第二。在这个赛季里曼联更快地在进攻端提速,两个边路进攻打得更加坚决,坎切尔斯基和李-夏普的双飞翼开始闪光,他们为曼联的边路进攻充满了能量。可以说弗格森的这一支442曼联已经有了英伦强队的雏形。

英超元年的曼联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弗格森在这个赛季中段得到了坎通纳。随即曼联在坎通纳的帮助之下,顺利地夺得了联赛冠军!

以这一个赛季为标志,弗格森的第二代曼联出现。这是一个战术风格开始变化的曼联。坎通纳是前锋,但他并不仅仅是前锋,实际上他既可以打9号,也好以打10号位,既可以在前场摧城拔寨,也可以为前锋和其他队友提供弹药,制造助攻。

坎通纳的加盟彻底改革了曼联的中前场,也彻底地改变了曼联的进攻模式,通过坎通纳的技术和意识,通过他灵活多变的走位,通过他的带球、突破、串联,通过他的射门和助攻,曼联的前场攻击力大幅度提升。

坎通纳成功地为曼联的中场和前锋之间搭起了一座座桥梁,同时他也成功地成为了曼联在对手门前最厉害的终结者。

坎通纳的能力让曼联整体上都变强,球队原来平淡无波的中路进攻有了巨大的改变,而中路与边路的连线、中场与前锋的联系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甚至连弗格森一向忽视或者说没有全力开发的肋部进攻区域,也有了新的闪光:吉格斯、贝克汉姆、坎切尔斯基等球员开始经常地从这里打入对手的腹地。

曼联的进攻套路由此发生巨大的改变,坎通纳的带球进攻威力巨大,除了突破和分球,他还在指挥和策应方面更多地丰富曼联的进攻选择。

坎通纳成为了曼联不可或缺的进攻端灵魂,他的威力确保了曼联连续多次问鼎冠军,一直到他果断退役——除了那一次飞踹球迷被禁赛10个月,才让曼联失去了联赛冠军。

坎通纳主宰的曼联进攻将英式球队的冲击力和速度结合控制,并加以节奏变化的最成功的球队,而坎通纳的桀骜不驯激发了曼联的战斗精神。

“近似于让愤怒的公牛学会思考”、“让僵化的站桩木偶学会跳舞”——这就是独步英超的曼联。

坎通纳给第二代曼联带来的无限风光一直延续到了1997年,直到他正式退役才戛然而止。

无数坎通纳的球迷对他的退役都感到意外和郁闷,实际上这一次的退役也彻底打断了弗格森的计划:本来坎通纳可以完美的衔接起新老曼联,他如果再坚持一个赛季,曼联应该会顺利地过渡。

但他突然退出让这一切戛然而止。弗格森曾经设想过让勒蒂希埃、迪卡尼奥或者克鲁伊维特来成为第二个坎通纳,但他们都拒绝加盟。

最终弗格森只能签来谢林汉姆——这个传统英式中锋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成为国王的替身!

由此我们知道97-98赛季为什么曼联碰到了失败,那就是曼联自己变弱了。弗格森打造的曼联又面临了更新换代的转折点,那是坎通纳时代之后第三代曼联的雏形:尽管92一代拥有不错的技术能力,也都成为了新曼联各自位置的接班人、尽管舒梅切尔和老球员都还在,但坎通纳退役之后,缺少了攻击线的联系让曼联的战术体系产生了重大的改变。弗格森被迫选择回到了第一代曼联时期的442。

失去坎通纳的第一个赛季,对于曼联的442来说是艰难的尝试。双中锋一直顶在前面,很少后撤拿球,位置过于僵化,与中场缺乏足够的联系。另外,中场也出现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对前锋支持不足,防守和拦截方面也变得被动——乔斯特不幸受伤了,他几乎缺阵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赛季。这就成了曼联最大的问题。

乔斯特的伤病造成了曼联中场也同时失去了枢纽:这个赛季的大多数时间里曼联等于同时没有了坎通纳在前场的组织、没有了乔斯特在中场的覆盖和链接,这对于转型的曼联来说是致命的。

只有巴特一个人在中场,曼联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没有乔斯特的曼联中场变得非常脆弱,巴特的实力不足以支持曼联的整个赛季,而在后卫、中场、前锋三条线上,曼联的人选都存在一定问题,帕里斯特年事已高,谢林汉姆则不足以接过坎通纳的枪。

因此,在与阿森纳争夺联赛冠军的争斗中,温格带领的阿森纳给了弗格森强烈的冲击,曼联也最终遗憾地败下阵来。不仅仅是失落了冠军,曼联在与阿森纳的直接对话中也不敌对手,这让弗格森感到危机。

阿森纳的双冠王使得弗格森全面思考。阿森纳凭借的是什么?温格的第二个赛季夺得冠军当然是因为大手笔的投入。

温格两个赛季以来大手笔签来了不少法国和荷兰的外援,成功地将兵工厂彻底地改造成为了技术领先、中路渗透为主,不再打长冲短吊和野蛮防守的战术。

而枪手一旦将技术、默契、与身体良好地结合,阿森纳就爆发了巨大的战斗力。某种程度上阿森纳在1997-98赛季取得的成功是有其合理逻辑的。

而双冠王的光芒也让阿森纳迅速地成为了技术足球、艺术足球的代名词,在英伦甚至抢走了比曼联更多的关注和热爱。

BBC说的好,“温格执教阿森纳并且夺得冠军的意义,远超过此前所有英格兰籍主教练夺得英超冠军的意义。

温格的到来让英格兰足球从体力化、粗糙化走向了技术化和精细化。这是对英超球队来说最大的礼物!”确实如此,阿森纳给弗格森带来了强劲的挑战。

当然,挑战还来自欧洲大陆。曼联冲击欧冠冠军的步伐一次一次停在了8强、4强的边上。欧洲对手的实力和战术同样让弗格森感到刺激。而与尤文图斯的比赛已经证明了曼联是具备战胜欧洲最好球队潜力的,如何更新换代,如何打造新曼联,如何在已有的阵容打法里推陈出新,登峰造极,那就看弗格森的举措了。

在1998年初夏,弗格森连续丢掉了所有冠军机会的时候,他就开始了针对曼联的思考。曼联需要加强什么环节?在战术和球员方面缺什么?

阿森纳的挑战、传统442的失败、欧冠的遗憾……这一切都对弗格森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如何从失败中找到教训,如何从长期的比赛中找到适合曼联自己的路?弗格森需要做出改变。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