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北上攻辽(1/1)

赵兴在美洲自然不知道北辽正在打造战船,准备从海上攻打上京,但是内阁已经布置下去,决定扩大海卫军的规模,对北辽渤海湾沿海城池进行打击,要摧毁他们的造船作坊和所有的海船,封锁整个渤海。

海卫军从原来的一万人扩大到三万人,整整一个军,海卫军总算能够称得上军了。龙卫军还是赵兴原来训练的三万人,联防军从原来的五千人,扩大到三万人,一个军。上京驻扎的联防军仍然是五千人,其他两万五千人都分别驻扎到台湾十五座港口城池去了。

铁卫军的人数是说不清楚的,但明面上有五千人,驻守上京皇城。铁卫军的前身是锦衣卫,锦衣卫的前身就黑风寨的庞大势力。北辽意图从海上进攻上京的消息就是铁卫军分布在北辽的探子传来的。消息说,北辽在苏州(现在的大连)驻扎了七万大军,蓟州、来州,驻扎了十万大军,已经赶造了五千艘战船,预计将于五月底起兵二十万南下攻打上京。二十万大军,几乎可以一战摧毁整个上京,这是个巨大的威胁。

海卫军的扩编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因为要应对北辽可能的海上威胁。海卫军一团驻守在上京,二团驻守在基隆,三团驻守在枫叶岛。枫叶岛是大宋登州城外海面上的一个小岛,海卫军三团驻守在这里就是要封锁渤海。

黄元三七八八年,公元一零七一年,熙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此时,离赵兴远征美洲已经一年多了,而北辽也红红火火地打造了一年的战船。很明显,耶律洪基把矛头完全对准了赵兴,在他眼里,赵兴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耶律洪基得知上京的发展后,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摧毁赵兴最后的根基。北辽和大宋一样,国内已经恢复平静,女真人已经被耶律洪基招降。由于上次边关大战,北辽内部的隐藏矛盾都爆发了出来,正好被耶律洪基的解决掉了。赵兴的雄心壮志不禁激活了大宋,还激活了北辽。在奢侈腐化中衰弱的北辽被赵兴引起的边关大战激起了热血,大战之后的辽夏宋三国都比以前显得更有生机,更有活力。

闷头扩军训练的内阁最终下定决心,要攻打北辽渤海湾周边城池,消灭北辽的海上势力。海卫军三团对渤海湾的封锁并没有引起北辽的反击,北辽的水师都坚守在大沽港口、苏州港口、来州港口,并不出海与海卫军接战,而是不断加紧训练。海卫军三团只有一万人,战船只有四百艘,不敢贸然攻进辽国港口内。

原本打算在海战中一举歼灭北辽水师的计划,在一年后最终被取消。内阁不能再看着北辽如此大张旗鼓地发展水师,如果不主动出击,那么等到北辽水师练成,那么海战就可能处于弱势。海上歼灭计划被封海遏制计划所代替。

内阁的封海遏制计划是先打一场大战,摧毁北辽的海港和战船,然后以枫叶岛为根基地频繁袭击渤海湾北辽沿海,最终让他们无法发展海上力量。被动迎战,改成了主动出击。

三月底,大军终于开拔。这次的安抚使(统帅)是内阁次辅,原来的海盗头目肖老虎肖一远,龙卫军指挥使郭开,海卫军副指挥使潘杰,分别是副帅。出动海卫军三万人,龙卫军三万人,一千二百艘战船,四千多艘运兵船。许多大海商用自己的海船给帝国当运兵船,运送兵力,在海商的支持下,内阁下定决心要解决北辽对上京的威胁。

内阁为了这场战事已经整整准备了一年,原本要派出后续大军逐步在太平洋各屯田设立据点的计划,已经被这场战事冲得烟消云散了。印度次大陆南端的朱罗国,封锁了印度洋,上京与大食之间的商贸已经被切断了。商路被断,货物堆积,迫使内阁加大了对台湾的全面开发,以拉动上京东城工坊的发展。

战争与开发,帝国的财政几乎快要崩溃,好在出售台湾岛上发现的矿藏回拢了一些资金。纸币的发行也可以让帝国赤字运行,帝国已经从私人钱庄贷了大量资金。由于上京是一个由商人控制的国家,几乎各国的商人都十分相信帝国的信用。各国商人要么是在帝国商人开办的钱庄存入大量资金,要么就是直接在上京开办钱庄,这正好给了帝国国库大量贷款的机会。后世银行的运行方式结合现在帝国强劲的发展势头,各国地主官僚大商人的资金大量进入上京,上京国库虽然没有钱,却存储了大量的金银。

帝国在贷款,帝国的商人也在贷款。帝国贷款拉动发展,商人贷款满足发展需要。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为了开发,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如果赵兴在上京的话,肯定不会同意内阁这么做,这弄到最后是会崩溃的。最后要看帝国能否在战争中取胜,帝国商人能否从开发中得到足够的回报。对于农业社会来说,生产力落后,有多少收入就会有多少消耗,这就是农业社会的局限。大宋虽然经济繁荣,但是依然无法凝聚国力。收入庞大,消耗也庞大,并不能转化为国力。对于帝国来说,生产技术并不比宋朝先进多少,四大学府的好处也不是在短期内可以看到的。

帝国商人们则尝到战争与开发所带来的巨大利润,甚至周边各国商人都从这次大开发中得到了巨大的利润。虽然这利润是虚拟的,只是存在上京钱庄里的数字而已,但是只要帝国没有打败仗,只要不挤兑,那么帝国的财政暂时就不会崩溃。兵器与农具等无底洞般的需求,使得台湾各个城池的工业区迅速发展起来。大宋是支持上京工业生产的原料供应国,为此,大宋的经济也被带动起来。帝国甚至与大宋协调了这方面的贸易了,用最好的兵器换取宋朝的原料供应。

与瀛国(日本)全面的海贸往来更是使得海船制造作坊快速矗立起来。瀛国国王白河与瀛国首辅德川好仁已经开始了变法。几乎把瀛国所有囤积的金银都拿了出来,从帝国大量购入各种生产工具,全面开发瀛国,银矿的开采最是疯狂。开矿与屯田是瀛国两大方针,利用瀛国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大量开矿,把矿石输送到帝国。换取各种生产工具,加快开发速度。帝国四大学府派出了许多的学士前往瀛国指导日本的大开发运动。帝国与瀛国的频繁贸易促进了海运的兴起,海船越造越多。

半月行船之后,船队到达了汉城府以东的外海,接到消息的高丽国王惊得当即便崩了起来,急令大将带兵沿着海岸严密布防,并搜罗大批船只做好了出航作战的准备,作出了随时抗击帝国大军攻袭的架势。日本被帝国征服的消息,高丽早就知道了,一直保持与帝国的友好,海贸生意来了多少货就吃多少,从来不会招惹帝国的海商。

瀛国(日本)得到内阁发出的参战文书。瀛国国王白河已经准备了三万大军,千艘战船集结下关,准备随时会师攻打北辽。瀛国对岸的高丽得知瀛国大军集结,也已经在对马海峡(朝鲜海峡)沿海布防,几乎是全国动员,准备抵抗帝国与瀛国的攻击。

虽然内阁早已经给高丽发了国书,宣明了这次是要攻打北辽,还邀请了高丽参战。但是高丽国王,文宗王徽并不相信帝国敢攻打北辽,也不敢得罪北辽,参与这场战事。

北辽也得到消息,帝国将北上攻打他们,为此沿海各城都是严密布防。但是整整一年,没有消息,也就懈怠了下来。北辽甚至傻帽地向大宋发出了国书,要大宋和北辽一起进攻中华帝国。大宋只能和稀泥地说,都是兄弟之国,愿意调和。北辽在上次边关大战后,一直没有再骚扰过大宋,耶律洪基的目标不再是宋朝而是赵兴。

帝国大军延东海海岸线北上,五千多艘海船浩浩荡荡。沿岸大宋百姓无不惊讶。

“听说了吗?熙宁皇帝又要出兵北伐大辽了。号称八十万大军。正是厉害。”

“熙宁皇帝好勇武啊,不过还是不要打仗的好,上次的边关大战就弄得民不聊生。”

大宋百姓对赵兴的感情非常微妙,觉得赵兴是一个好皇帝,是一个真英雄。但是战争所带来的后果,他们不敢苟同。从内心里还是更认可新帝赵颢,王安石变法让他们的日子还过了一些,北辽也没有再骚扰大宋,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了。

大军一路迅速北上,决定在北辽得到帝国大军北上的消息前,攻打渤海周边的北辽城池,摧毁他们的战船,让他们无力南下。一路急赶,终于在四月十五日下午进入了渤海湾,抵达了大宋京东东路登州城外的海面,登上了海卫军三团落脚的枫叶岛。

如此一支庞大的船队到达枫叶岛,立即将枫叶岛的临时码头挤了一个水泄不通,可是肖一远却只看到了岛上寥寥数人前来迎接他的到来,作为海卫军两大副指挥使的潘杰、杨映荣都没有出现,于是立即询问迎接他的部下道:“潘杰、杨映荣何在?为何不见他们前来迎接我?还有这里为何驻守人员这么少?”

迎接肖一远的是一个校尉,听到肖一远询问,赶紧答道:“宰辅息怒,潘副指挥使和杨副指挥使他们前些日子已经带领一万海卫军封锁渤海海面,起兵攻打北辽的苏州港了,打算先为大军打下一个落脚点。枫叶岛毕竟太小了。现在杨副指挥使已经攻进了苏州外港,正在那里和北辽的水师激战!”

肖一远大笑,昔日的海盗兄弟就是有胆量。大军未到,就先行一步,开始和契丹人干了起来,看来自己原来的手下威风仍然不减当年,没有被皇上的条条框框束缚了血性!不过此战关系到帝国国运,决不能辜负了皇帝陛下的一片信任,于是赶紧问道:“那现在杨映荣他们的战况如何?详细情况你可知道?”

这个校尉点了点头,一边将肖一远引向岛上的议事大帐,一边对肖一远说道:“启禀肖次辅,大致情况末将知道,潘副指挥使先是一副要攻打北辽南京折津府的样子强攻了大沽港,北辽兵力已经大规模地向折津府调动。杨副指挥使则出动主力攻打了苏州(大连)港,上午战报说,已经歼灭了北辽三千水师,苏州港已经被封锁了。”

肖一远叫人找来了渤海湾一带的地图,挂起来对众将说道:“此战关系到帝国国运,这次一定要洗劫渤海湾附近所有的北辽城池,让他们再无南下的能力。现在潘杰已经提前行动了,苏州港被封锁了,战略目的达到了吗?不!不摧毁渤海湾周边的北辽城池,北辽随时都可以再打造战船南下。大家说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否要乘机强攻折津府,收复燕云十六州?”

唐重生是铁卫军副指挥使,是直接听赵兴调令的,并不买肖一远的帐,于是立即出列说道:“肖次辅,各学府已经拿出了战略,内阁已经是完全确认了,你不要随意改动,不要认为你是内阁次辅就可以代表整个内阁。潘杰、杨映荣,不听军令,擅自抢先行动。我会把情况发到各学府战略研究院进行讨论,要求内阁问罪。”

肖一远看着地图,正踌躇满志,没想到被唐重生浇了一盆冷水。这时候郭开出列说道:“收复燕云十六州,此事太过重大,皇上不在,还是不要轻易这么做。不过,攻打下来,掠夺其人口物资,还是可以的。只要是不用在这里防守,就没有关系。我军可以佯攻折津府,实攻苏州。苏州是北辽造船工匠所在地,只要攻陷苏州,把城中人口全数掠走。那么,在皇上自美洲回来之前,北辽就没有那个能力动南下的心思了。”

郭开是赵兴身边的老人,是主力龙卫军的指挥使,比起唐重生、肖一远这些后来者来说更有威信。

肖一远看了看苏州的位置,考虑了一下,他自然没有那么鲁莽,要去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兴跟他讲过,在没有大规模的骑兵建制之前,不要想着占北辽一寸土地。他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北辽不会放弃燕云十六州,这个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向东可以威胁到东北,向西可以威胁到草原,这是大宋的门户,也是北辽的门户,谁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就在谁的手里。一旦燕云十六州被攻占,那么东北根本就保不住,东北保不住,草原就保不住,最后大辽肯定完蛋。

历史上辽国的灭亡也正是如此,随着金国攻陷南京(幽州)而宣告灭亡。虽然辽国退守草原,但是东北和燕云十六州被金国所占,草原根本就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不得不西迁。如果把草原、东北、中原分成三块,那么幽州就是三地的咽喉,不管是那一地占了幽州都有吞并其它两地的主动权。

“唐将军,肖某自然不能代表内阁,但是在大帐之内,战事前线,肖某有临机独断之权。肖某要怎么打就怎么打,这岂是你一个副指挥使可以质疑的。”肖一远对唐重生的态度很不满。

“内阁再大,也管不到铁卫军。我虽然是个副指挥使,但是却只听皇上调遣。铁卫军本身就是在内阁官制法之外的检察机构,质疑你又怎么样?”唐重生霸气地说道。

“众将听令,稍事休息,郭将军带龙卫军支援潘杰,佯攻折津府。我自带海卫军强攻苏州。”肖一远不理睬唐重生,直接下令道。

众将立即接令,出了大帐忙活去了。而肖一远接着对留守枫叶岛的那个校尉说道:“你继续留下,看守此地,另外派人严密监视高丽,不要让他们来搅局。瀛国的船队到达后,传令给他们,让他们分兵佯攻来州、锦州、辰州。这是密令,他们来后,转交瀛王。你可明白?”

那个被留守枫叶岛的校尉立即点头:“末将明白!请次辅放心去打契丹人好了,末将误不了次辅的大事。”

肖一远的大军没有作过多的耽搁,让众人稍微休息了一下,吃过了饭,马上便重新起航,分配了船只兵将。分做两路,一路向西,一路向北,朝着各自预定的目标驶去。

大军出发后不到一个时辰,瀛国大军便急匆匆地赶到会师。

“末将见过瀛王,这是内阁次辅肖相爷的密令。肖相爷让末将转告瀛王,分三路佯攻来州、锦州、辰州。”留守校尉拱手说道。

“辛苦了。”白河接过密令说道。

从枫叶岛出发,前往大沽港和苏州港两地,地图上看起来没有多远,但是真要走起来,还是要不少时间的。当瀛国船队驶离枫叶岛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在渤海湾之中,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威胁到帝国的船队,北辽根本没有发展过水师,刚刚组建一年的水师已经被海卫军杨映荣歼灭了三千人,还封锁了苏州港。辽国的确是有一支水师,但那都是用于内河战斗的水师或者是近海水师,而不是用于海战的水师。登州还有一支宋朝的水师,面对帝国与北辽新一场大战,大宋索性封闭了登州港,将水师移到了杭州。现在渤海湾基本上成了帝国的内湖一般,加上海卫军大规模的船队四处封锁海港,压根就不用担心遭遇什么意外袭击。

此章加到书签